引言
职场中,总有一些“相见恨晚”的道理和规则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如果能及早了解,就能避开那些“坑”。
「得到」专栏作者吴军,结合自己多年在谷歌和腾讯的工作经验,总结出十条建议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1.第一份工作,不要太在乎工资
几乎没有人能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,所以,第一份工作是否多20%的工资,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。
相反,第一份工作必须帮你快速地成长,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,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。三五年后,不管是跳槽还是创业,你都能向上迈进一个台阶。
2. 不做伪工作者
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。一些人拼命加班,把自己搞得很累,但收效却很微小。原因就在于,他们缺乏按照优先级为工作排序的能力,做了大量可做可不做的工作。
当你因为工作干不完而焦虑时,不妨停下来,重新梳理手头的工作:主动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、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,优先完成那些最重要的工作。
3. 区别工作和职业
工作是谋生的手段,你完成任务,公司付你工资,互不亏欠;职业则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。想要把当下的工作作为一生的职业发展,就要换一种思路。
首先要有选择地做事情,凡是对职业有利的事,不论是否有报酬,都要做。反之,只是为了钱,和职业发展分道扬镳的事情,则尽可能不做。同时,对待自己的职业,需要专业的工作态度。工作中少受负面情绪和个人喜好的影响,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重。
4. 不要把自己当作公司的过客
如今工作的流动性很大,刚毕业的年轻人,尤其会把前一两家公司当跳板,期望有了经验后进入好公司,因此从心态上就把自己当过客。
一旦觉得自己是过客,就会对很多工作视而不见、敷衍了事,也懒得维护与同事的关系。很容易变得不求上进,就浪费了锻炼自己的宝贵时间。怀着这样心态的人,即使跳槽,也难以被赋予重任。
5. 注重事前沟通
很多人因为急于做成某件事,生怕其他人有不同意见,就不打招呼、自己匆匆做主,指望“生米做成熟饭”后,大家来接受既成事实。
千万不要这样。大部分时候,提前打招呼总是更好、更职业的做事方式。事前不沟通,会给人留下不尊重人、缺乏团队精神的印象,甚至鸡蛋里面挑骨头,给领导打小报告。那时候再去解释,反而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。
6. 不要被语言暴力激怒而乱了章法
工作中,总会有一些人没缘由地批评你的工作,但却不给出具体的问题和建设性的建议。这种行为,我们称为“语言暴力”。
对待这种人,一定不能自己乱了章法,而要有理有据的还击。在确认不是自己的错误后,搞清楚对方这么做的目的,主动沟通解决。同时,要敢于发声,让对方知道他们的问题。简言之,沟通中保持对别人的尊重,但是态度要坚决明确。只有这样,才不会被这些人欺负。
7. 凡事做记录,避免简单重复
工作中,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难题,很多时候解决方法可以借鉴。但大部分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,很快把这些问题忘记了。因此,第二次,第三次……遇到同一个问题时,还是束手无策,或者花很多时间来解决。
学会做记录,会让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时有法可循,快速解决。记录的同时,我们又把问题思考了一遍,会进步更快,而不是在低水平上重复。
8. 抬头看路,关注全局
沉浸于每日的具体工作,缺乏对整个工作和行业的了解,是很多人工作中的问题。这样会导致一个后果——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。
如同画画,只盯着眼前的色块,不愿意后退看看整个画面,就会失去对全局的掌控,也就没法验证自己的想法、优化自己的工作。一定要克服这种心态,既要在工作上做到专业,又要有跳出工作、关注全局的能力。
9. 发挥自己的特长,不要想着脚踩三只船
工作中,老板、下属和周围同事,以及公司,都是我们要关注、负责的。但有些时候他们彼此矛盾,很多人想同时让三者都满意,其实做不到。
我们要做的,是根据特长保住一头:在不损害其他两方利益的前提下,要么对老板负责,要么对周围人和下属负责,要么对公司负责。想脚踩三只船,最后结果只能是自己掉到水里。
10. 成功并不难,在于少犯错误
生活中,我们常常想的只是如何赢一个球,而不是整场比赛。但人生,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比赛,我们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关注“赢”这件事,只要不输就可以了。
比赛进行到半场的时候,很多对手会弃权,或者失去了比赛资格,最后剩下来的,就是真正的赢家。